办公问答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拜天雨

为什么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的判决书越来越少了?

[复制链接]

3

主题

12

帖子

2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3
发表于 2023-3-3 16: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露屁股的裤子,总归是不想多穿的。

虽然有的屁股很性感,

但是架不住屁股上长疮的更多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7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23-3-3 16: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把,老衲真的年轻,还嘲笑过美国搞控辩交易····自从自己在认罪认罚上签了几个字以后脸上再也挂不住了。
判决书的写法是固定的,但是很多东西压根经不起推敲,同一个法院上一个案子法院用复印件材料认定了,下一个案子同一个法院的同一个法官就会认为复印件材料不符合证据规则十条,不作为定案依据。
没啥了,习惯就好,只是以后写文章要找素材难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3-3-3 16: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年初的时候,我在承办一起虚假诉讼案件时曾跟审判长讨论过这个问题。
当时我的委托人是国企员工,最后定下来是个缓刑,庭后我跟审判长请求能否不在网上公开本案判决书,以减少对被告人日常生活的影响。
审判长是刑庭庭长,当时他是这么跟我说的:“你有所不知,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接到院里通知了,刑事案件判决书,除了酒驾之外,基本不再网上公开了,因为我们国家太大、法院太多、法官个人的理解又有偏差。之前经常有外地律师拿着别的法院的类案判决书来辩护,搞得我们很难堪,有些相同的案子别的省的法官判得很轻,让我们下不来台,所以以后干脆就不上网了,避免大家尴尬。”
我回去后还特意搜索了一下,真别说,2021年之后就没见到有新的刑事判决书上网公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23-3-3 16: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纳闷!
以前办过的一个案子,在裁判文书网上搜索,死活搜不到。
再一看,本人当法官时候办过的案子,虽然上网不少(九百多件),但是远低于实际办案数量。
现在做律师了,搜同类案例难度越来越大,唉!
问了前东家同事,他们说没有人来催问了(以前每个月要上报上网率,不上网还要写填表,写清楚理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7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
发表于 2023-3-3 16: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个日常写判决书和天天被审管办盯着文书上网的人,这个问题还是有点发言权。
首先,结案方式的比重变了。现在讲究 应调尽调,调解优先,所以大部份民事案件都是以调解结案。而调解书是不上网的。另外,加上撤回等结案方式,都是没有判决书的。这么说吧,今年我们庭审判调撤率71%,100个案件里71个调解,还能剩下几个判决?
其次,判决书上网是一个风险极大的做法,这里不单单指错别字、法律适用错误等问题。而是被居心不良者或者境外势力炒作引发的舆论问题。比如,针对浙江某法院判决书中把当事人对伟人的“不正当言论”不加修饰的还原,被舆论炒作,被上面骂得狗血淋头,现在整个浙江文书上网都要院领导一级审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3-3-3 16:3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别说裁判文书网公开的少了,庭审公开都在闹着玩。
以前庭审公开也就是不用话筒,拍一两个小时默剧,现在更好了,搞了个庭前质证,该审的都审完了,再开一次庭审公开,问下双方对庭前质证有无异议,没有异议直接结束,五分钟都不到。
真是服了,这么不想公开就别公开啊,虚头巴脑给谁看呢,越这样,大家越怀疑里面有猫腻好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3-3-3 16: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嘛,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的原因咱也不好说,也不敢说。
其中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被坑怕了。
一些案件的裁判文书被扒出来,然后就被放网上接受各种围观拷打……
隐名处理只隐藏保护诉讼当事人信息,不隐藏合议庭的信息,搞不好,合议庭就会被人拉出来鞭打。
这就好比你在干一项养家糊口的工作,然后还得每天接受N多人的围观,如果有一点点纰漏,就会被各种指责,甚至饭碗不保。
这样多搞几次后。
谁TM还愿意把自己写的判决公开?谁愿意公开谁公开去。
非要公开比例达到多少,那就公开一些不痛不痒的撤诉、驳回、弃诉裁定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3-3-3 16: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字数越少事儿越大。
这次写个短篇——
一个问题其实可以回答另一个问题。
问:为什么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的判决书越来越少了?
答:公务员犯罪率为什么比普通民众高?
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
高飞之鸟,易死于食; 深潭之鱼,易死于饵。
A、罪与非罪:谁是高危人群?是民还是官?
中国普通民众犯罪率为1/400;国家机关人员犯罪率为1/200;
国家工作人员犯罪率比普通民众高1倍;惩治犯罪的司法人员的犯罪率,则是普通民众的6倍。
——法学教授陈忠林。
公务员是犯罪率最高的职业,但人们心存侥幸,都抢着做。
犯罪后处罚较轻,所承担的后果和受益不成正比。
社会监督只是说说而以,老百姓根本说不上话,且信息也不透明。
B、经济逻辑:"契约精神"与"骗子经济"。
以下引用数据为百度公开资料,2008年之后数据查不到,也无须查。
如果说1980年前的经济是一种有道德底线的经济,那么现在的商业现象是一种无道德底线的经济。
依据是什么?
1、道德指数。
1978年按照国际马里克期指数,中国社会的道德指数是9999。
2008年中国的社会道德指数是0.98,比1978年下降了10203倍,下降1万倍?
什么意思?无下线!
2、环境污染。
按国际马里克期指数,1978年污染指数为0.98。2008年污染指数为1580。
污染指数上涨了1612倍。
3、食品安全。
牛奶里三聚氰胺含量。1978年为0。2008年为380MG。上涨倍数为无穷大。
食品安全方面的案例太多了。
4、骗子站台。
2019收官时中国经济界最搞笑的标志性事件:
就是给骗子站台坑了百姓血汗钱的人,在做2019跨年度演讲!
而且一些大公司花钱有组织地捧臭脚。
知识分子一旦经商了就没底线了吗?看来收智商税的并未收手啊!
还"我辈中人",呸呸呸!还"躬身入局",是"躬身做局"吧?!!!
这过去中国经济活动最恶心的就是所谓的金融创新。
什么是金融?就是借钱要还。
什么是金融创新:本质就是借钱不还。一帮身居高位的精神美国人搞得洋垃圾。呸!
C、一个假设:公务员财产可以公开吗?
中国经济特色:叫做政治经济学。政治是啥?就是分配。就是公权力可能会参与灰色和黑色经济。
比如说唐山事件背后的故事。比如说荷兰银行事件背后的故事。
中国商业的悲哀在于:
当少数人坚守商业底线,多数人无底线时,就造就了社会大面积"劣币驱逐良币“。
官场亦复如是:一大帮精神美国人占居了高位。40年来,裸官知多少?
"金本位"至上描述、衡量、评价一切社会现象!
现在连荷兰银行都敢公开抢劫了。背后就是窝案,就是共同犯罪!
《浮世绘》诗曰:
空想繁华不想根,喜闻八卦厌读经;
场中劣币驱良币,时下先生怕后生。
操特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0

帖子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
发表于 2023-3-3 16: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说吧,成文法国家的法官都不喜欢公布自己的裁判文书。因为本来就是仅对本案生效的,一次性的东西,放在显微镜下去挑错,必然是挑的出来的。
那这个中国裁判文书网为什么会建立得起来呢?往大了说是发扬一种价值观,再直接点,就是考核压力。有一个指标叫做裁判文书上网率,这是早些年重点考核的指标之一,所以积累了大量的上网文书。
那现在考核指标为什么会变了的?当时发扬的那种价值观主要是西方国家所推崇的,现在嘛…。更直接的原因是,太多各种各样的势力在利用裁判文书网搞事。搞出一件舆情来,就会让整个法院一年的工作白做。如此就出现了逆向考核的指标:绝不允许一件有问题的文书上网。可是,舆情这种事情,未必是这个文书有问题…想当年裁判文书上一句“临时起意强奸”,愣是能让无良记者炒作成“临时强奸”,你能把它怎么样呢?
所以当考核的风向改变,法官们自然会倾向于不将裁判文书上网喽。


<hr/>关于“裁判文书经不起推敲”
若按照薄案这种标准去做裁判文书,当然更加经得起检验,但基层法官年人均办案量已经200件了(部分地区400以上),效率怎么办?而且更多的不是裁判文书本身的问题,比如和某长老同名,又比如当事人提出了容易引发争议的观点。现在很多网民连“原告称”后面的文字是原告主张,而非法院的认定都不知道,就开始炒作舆论。然后谁引发舆情,谁背锅.......在这种情况下,少上网才是少出错啊。
在公共平台,也只能写到这个度了,价值观的事情请自行领会,抱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3-3-3 16: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现在裁判文书上网有了一个很严重的副作用。
那就是法官写裁判文书的时候想着要上网,怎么说理都有可能翻车,那干脆就不说理了,双方的证据也不完整的列了,你不去阅庭审笔录都不知道双方在庭上认了啥没认啥。上面三令五申也没用,你让人说理,那就选择性的列下证据,套着法条来个简易版。
我觉得还不如不要上网了。至少原被告看了判决书知道赢在哪输在哪了。
我没有数据,但我十分怀疑现在上诉率不是一般的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办公问答网

GMT+8, 2025-7-5 22:07 , Processed in 0.11514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d By 【未来科技 www.veikei.com】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